论外事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以《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党政文件翻译为例
自从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领域“文化转向”以来,译者逐渐摆脱了“隐形人”的身份,开始走入公众视野,译者的主体性也日益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党政文件为例,分析译者在外事翻译中为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内涵,更好地为外事活动服务,保证外事翻译的严肃性和翻译效果,是如何发挥其主体性进行翻译的.
译者、主体性、外事翻译、政府工作报告
30
H059(写作学与修辞学)
2013-1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