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8268.2016.02.023
中国记忆与华裔的身份追寻——散居认同理论下的《喜福会》释读
中国故事在谭恩美的《喜福会》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而以家族叙事为核心的故国书写不仅令家丑外扬,更是揭露了旧式中国的诸多弊端,这让作家备受指责.然而,依据霍尔的族裔散居认同理论,这些故国往事实为谭恩美对家族史的重构,即在对过去的重述中发现、定位个体当下的位置;但她的书写方式说明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在华裔族群中的断裂,其叙述亦为主流的权力话语所操控.华裔只能站在美国文化的立场之上“回看”中国,其文化认同受制于族裔历史、社会文化和权力等多重因素,呈现出开放、流变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小说里的中国故事生动展现了华裔女性如何在断裂与延续、同一性(即所谓的“中国性”)与差异性之间协商与选择,以寻求文化身份的认同,从而解决其所面临的种族身份和社会身份间的冲突与割裂.
《喜福会》、历史记忆、族裔散居、文化认同
28
I106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华裔主体性游移及身份认同的流散特质——谭恩美小说中的中国书写研究SK2015A348
2016-08-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3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