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8268.2011.01.016
彼时无声胜有声:"通俗市民主义"与中国电影音乐的奠基
鸳鸯蝴蝶派作为影响中国电影的重要流派,在电影音乐创作上同样值得重视.鸳鸯蝴蝶派是中国电影音乐创作的主力,但在电影音乐研究中,音乐的民族性与政治性的结合,成为新中国电影音乐研究的主调,鸳鸯蝴蝶派的电影音乐创作往往被忽视甚至批判.如果将电影音乐创作者、电影音乐作品和电影音乐观众置于中国音乐发展的整体环境中考虑,就能看出鸳鸯蝴蝶派对中国电影音乐的贡献所在.20世纪20年代通俗音乐与文学的双重影响,为后来电影音乐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鸳鸯蝴蝶派小说、电影中建构起来的通俗市民主义空间,是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重要环境.鸳鸯蝴蝶派自身音乐素养的培养与诗词曲赋的创作,发表,亦成为20世纪40年代他们投身电影音乐创作的重要准备.
通俗市民主义、鸳鸯蝴蝶派、中国电影音乐、无声电影
23
J992.5(电影、电视事业)
苏州科技学院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传播视野下鸳鸯蝴蝶派与中国电影研究XKY201017
2011-05-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81-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