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9221.2011.01.006
植根于民族性的经典移建——论《雷雨》对《群鬼》的超越
民族性一直是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学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从鲁迅开始,作家们对民族弱点的展示和批判未曾稍停.曹禺对民族性的思考和呈现,集中体现在<雷雨>中.在戏剧结构要素、人物群像、对抗性人物关系等三个方面,曹禺进行了审慎的取舍和精心的构思.这种艺术构想,建立在深刻理解<群鬼>和深入洞察中国民族特性的基础上,成就了<雷雨>这样一部新文学戏剧经典.作为五四新文学的戏剧代表作之一,<雷雨>对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群鬼>的借鉴和移植,带有深刻的目的性.展示民族群体特征,考察民族弱点在五四新时代的顽固性存在,张扬五四个性解放精神,是戏剧家的主要创作出发点.
《雷雨》、《群鬼》、移植、民族性、超越
I20;I10
2011-06-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