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58
四川盆地中生代古气候变化:来自深时古土壤证据
定量的古气候重建可为当前及未来可能的气候/环境变化提供基础性参考.发育自四川盆地中生代地层的古土壤蕴藏了丰富的陆相古气候信息,利用古土壤的地球化学指数、钙质古土壤成壤碳酸盐结核深度及其氧同位素组成与年均降水量、温度之间的关系,定量重建四川盆地中生代(晚三叠世晚期—白垩纪)年均降水量与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中生代年均降水量变化较大,为145~1400 mm;年均温度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为7°C~15°C;总体上属于温带干旱—湿润交替的气候环境但以温带半干旱、干旱气候为主.其中晚三叠世晚期年均降水量为1180~1400 mm,年均温度为9°C~15°C,侏罗纪年均降水量为150~1140 mm,年均温度为7°C~15°C,早白垩世早期与晚白垩世晚期的年均降水量与温度分别为150~720 mm、8°C~12°C和150~575 mm、10°C~11°C.区域陆相气候变化原因分析显示,波动的气候一方面与东亚季风环流、行星环流、区域构造运动导致的盆地内部山系隆起及古地理格局引起的焚风效应有关,另一方面还与区域构造运动引起海岸山脉裂解有关.
四川盆地;中生代;深时古土壤;古温度;古降水量
39
P532;S151(历史地质学、地层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
2021-09-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1157-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