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一段物源—沉积体系重建
采用布格重力异常手段宏观地区分物源区和沉积区,根据重矿物特征分析物源区位置及影响范围,依据地震反射特征识别物源运移方向,通过砂分散体系精细分析和表征物源—沉积体系特征,并利用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进一步佐证物源—沉积体系分析。综合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沙一段时期存在五个物源区,分别为葛沽物源、小站物源、增福台物源、钱圈物源和北大港潜山物源。葛沽物源为板桥次凹提供沉积物,且沉积物主体呈两支向歧口主凹进一步推进;小站物源、增福台物源和钱圈物源影响范围较小,均呈两支进入板桥次凹;北大港潜山物源为歧北次凹提供沉积物,向马棚口和高尘头地区推进时物源频繁分叉。综合岩芯、录井、测井和古生物等沉积成因标志,认为板桥次凹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歧口主凹和歧北次凹发育深湖浊流体系。
歧口凹陷、沙一段、物源—沉积体系
30
TE121.3(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专项课题2008E-0601
2012-09-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629-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