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山西麓红粘土和水成堆积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吕梁山前(西)山西保德剖面和柳林剖面的野外考察,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研究了新近纪地层的组成及空间分布.新近纪地层自下而上可以分为三段:下段为水成砂砾石层,上段为风尘堆积的红粘土,中部则为二者的过渡带.柳林剖面的详细研究揭示了水成堆积物与红粘土的细部特征:粗粒的砾岩和砂岩常切穿红粘土层,而粒度与红粘土相近的泥岩则常与红粘土平行产出.野外调查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表明新近系各组成成分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靠近吕梁山(保德剖面)下部水成堆积物粒度较粗且厚度较大,红粘土厚度相对较薄;背离吕梁山下部水成堆积物逐渐变细且厚度减薄(柳林剖面、府谷剖面)直至尖灭(佳县剖面),与之伴生的是红粘土厚度逐渐增大;中间过渡带中水成堆积物与红粘土的比例与此相似,即区域上吕梁山前的水成堆积物呈楔状"侵入"于红粘土的中下部.红粘土与水成堆积物的关系的确立为更好的理解红粘土的成因、吕梁山的新生代隆升历史及恢复新近纪晚期的古气候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吕梁山、红粘土、水成堆积物、关系
27
P512.2;P534.63(动力地质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3CB214607;教育部长江学者和"油气盆地"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055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2202;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KLLQG0511;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20022307,1212010610313
2016-09-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18-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