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528-838X.2021.12.017
"人"的聚散离合与"文"的烟火江湖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城有一城之风土.城市作为历史、地理时空的交叠延绵与物质显像,一面在时间的不断流转与演进中形成独一无二的文化传统,一面又在空间的不断扩张与变迁中形成自如自洽的地域特性.而一座城市的"时之气"与"土之力",往往就是城市文学书写的出发点与立脚点.
曾经于武汉求学而又以书写北京见长的作家邱华栋,近期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与凤凰网文化等联合主办的"如何为城市立传——邱华栋《北京传》新书发布会"上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时,就提及他在写作时会在房间里挂满北京城的各种地图,并且每天都要更换书房里的布景,因为在他眼中"这些地图能够把我带到很远的地方,带到时间和历史的深处,让我发现、揣摩、想象到一般人很难体会的关于历史地理、时空交错的那种有趣和生动的场景."①在《北京传》中,邱华栋从历史演进与空间转移的双重视角出发,以其独自的北京城市生活经验与对城市建筑空间的感知体验,对北京城历经三千年沧桑变迁的历史传承、空间变迁与功能变革进行了全景式的"描骨画像".而区别于以往以历史事件或重要人物为中心的城市传记,他所秉持的为城市立传之方法,则是基于作家个体视野中大城形象的流变,同时还依赖于大城空间中个体记忆的呈现.无独有偶,近年来随着叶兆言的《南京传》、叶曙明的《广州传》等作品的相继面世,城市传记的写作带来了非虚构文学在城市写作题材上的新拓展,展现出方志文学传统当代转化的多重面向与可能性.
聚散离合
I206.7;R223.14
2021-12-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