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組曲與《竹枝詞》的演變
巴渝乃華夏古國,今屬重慶市.巴人擅長樂舞,據説在楚國郢都,《巴人》的演出比《陽春白雪》的雅製擁有更多的觀衆(或聽衆).漢代《巴俞》已是御前表演或接待外賓的大型樂舞,直至唐代武則天時仍能沿襲演出.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鍚、李商隱等都到過巴渝大地,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映現峽谷的山川地貌,豐富的土風民俗,多采多姿,面目各異.唐代《竹枝詞》已經采入教坊,劉禹鍚《竹枝詞》以七絶聲詩入歌,又孫光憲、皇甫松之作亦設和聲結構,傳播甚廣.敦煌曲子詞中也有《竹枝子》二闋,調式不同,字句亦異,已是長短句體.從《竹枝詞》到《竹枝子》,我們可以發現詞體的起源和發展的過程.在形式方面,由七絶聲詩到加上和聲,到長短句的詞調,體制不同;在内容方面,由歌咏風土的山川情歌,到城市的流行歌曲,作品的主題有所變化,不再爲本意所限,而詞體亦得以正式確立了.本文最後探討詩詞之辨.
《竹枝詞》、《竹枝子》、劉禹錫、孫光憲、皇甫松、敦煌曲子詞、和聲、聲詩、長短句
2018-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