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015/issn.1674-8034.2023.02.016
基于静息态fMRI的睡眠剥夺百分比振幅动态变化研究
目的 基于百分比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perAF)指标探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过程中大脑自发功能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招募36名健康志愿者分别于22时、24时、2时、4时及6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图像,同时利用斯坦福嗜睡量表(Stanford Sleepiness Scale,SSS)收集个体睡眠状态数据.应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多时间全脑perAF值动态变化存在差异的脑区(P<0.05,FDR校正).同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差异脑区的perAF值动态变化与SSS分数的相关性.结果 双侧丘脑、右侧中央前回、右侧顶上小叶、左内侧前额叶及右侧颞上回的perAF值存在显著的时间主效应(FDR校正,P<0.05,团块大小≥20体素),即上述脑区的perAF值在五个时间点中至少有两个时间点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发现22时与6时的右侧颞上回(r=0.36,P=0.03;r=0.37,P=0.02)及左内侧前额叶(r=0.33,P=0.05;r=0.41,P=0.01)perAF值与SSS分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默认模式网络、额顶注意力网络及丘脑的异常活动可能是SD过程中个体嗜睡程度增加及注意力下降的重要神经机制.
睡眠剥夺、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百分比振幅、斯坦福嗜睡量表、动态变化
14
R445.2;R749(诊断学)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2JM-575
2023-03-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92-9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