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8034.2011.01.013
质子MR波谱脂质峰升高在颅内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质子MR波谱(1H-MRS)脂质(Lip)峰升高在颅内疾病诊断和鉴别渗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5例患者,包括脑膜瘤20例、低级胶质瘤19例、高级胶质瘤15例、脑转移瘤21例、淋巴瘤4例、生殖细胞瘤3例、畸胎瘤2例、脑结核瘤26例、腑脓肿15例,在手术或接受其他治疗前行常规MRI及多体素2D 1H-MRS检查,后者采用点分辨选择波谱(PRESS:TR 1000 ms,TE 144ms).测量上述病灶胆碱(Cho)、肌睃(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浓度,并观察Lip峰出现情况,比较Cho/Cr、Cho/NAA以及Lip峰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 几种疾病Lip峰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瘤、生殖细胞瘤、畸胎瘤Lip峰阳性率最高,其次是高级胶质瘤、脑转移瘤、腑结核瘤和脑脓肿,低级胶质瘤与脑膜瘤Lip峰阳性率最低.良性病变组、低度恶性脑肿瘤组及高度恶性脑肿瘤组Cho/Cr、Cho/NAA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o/Cr分别为1.92±0.75、2.30±0.86、3.88±2.08,P<0.01;Cho/NAA分别为1.80±0.92、2.21±0.14、3.75±2.02,P<0.05),高度恶性脑肿瘤组的Cho/Cr、Cho/NAA最高,良性病变组最低,良性病变组与低度恶性脑肿瘤组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Lip峰升高反映了不同的病理变化,Lip峰结合Cho峰及常规MRI对颅内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脑肿瘤、脑结核瘤、脑脓肿、磁共振波谱
2
R445.2;R739.41(诊断学)
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CSTC2009AC5146;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09-2-358
2011-04-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