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0668.2006.04.001
中药药性"三性"说新论
@@ 中医药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无不受相应历史时期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学术思想的影响.最早中医药理论在认识上,很大程度采用"援物比类"的方法,将寒热温凉四季气候的变化与药物的作用及所含精微物质相联系,而形成"四气"学说.并且受"一分为二"的古代哲学思想影响,以阴阳为举纲,将万物分为两大类.四性中的寒与凉属阴,温与热属阳;又将药性具体分为寒热二性,以与八纲辨证之寒热辨证和治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对应吻合.这种认识在各个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并相沿习用至今,多数<中药学>教材及一些本草专著仍然采用"四性"学说.而事实上,中药药性的寒热平"三性"学说古今客观存在.
中药药性、三分法、寒热平三性
29
P281;R932(地图制图学(地图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778
2007-0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