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851/j.issn.1673-1557.2015.02.027
埃博拉出血热的临床特征与防治进展
埃博拉出血热( EHF)是由埃博拉病毒( EBOV)引起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EHF在非洲多次发生较大规模流行。2014年主要流行于西部非洲的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等多个国家。主要经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传播。临床主要特征为急性发热,伴肌痛、出血、皮疹,以及肝脏、肾脏损害。严重病例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病死率达50%~90%。电镜法检测病毒或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基因检测是确诊的依据。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早期诊断及时隔离EHF患者对控制传染源十分重要。接触者须严格执行防护措施。 EHF预防性疫苗研究尚在进行中。目前采取综合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支持与对症处理,控制出血,防治低血容量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和MOF等。干扰素( IFN)、EBOV单克隆抗体、恢复期血清治疗等均在探索中。
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病毒、早期诊断、隔离患者、综合治疗
R512.8(传染病)
2015-05-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