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9727.2013.04.01
龙门山前缘的芦山地震与逆冲-滑脱褶皱作用
龙门山式构造以推覆作用和滑脱作用为主要特征,近5年来地震活动性显著,在2008年和2013年分别发生了汶川(Ms 8.0)地震和芦山(Ms 7.0)地震.根据已公开发布的芦山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破裂过程、地震烈度、地表变形特征、余震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本次对龙门山南段活动断裂和芦山地震构造变形与地表响应的野外实地调查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作者将龙门山南段和前缘地区划分为龙门山冲断带和前缘扩展变形带2个构造变形带,对比了它们在构造变形样式、活动断裂、历史地震的差异性,提出了以推覆-滑脱岩片为特点的龙门山冲断带地震构造模式和以逆冲断层-滑脱褶皱为特点的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地震构造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的逆冲-滑脱作用与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模式与成因机制,认为芦山地震形成于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的逆断层-滑脱褶皱带,其发震断裂为大邑断层,该断层倾向北西,呈铲状向下并汇交于滑脱面.该滑脱面就是芦山地震的震源层.
逆冲作用、滑脱作用、推覆作用、大邑断裂、断层模式、芦山地震、汶川地震、龙门山、青藏高原东缘
40
P315.22(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2162,40972083,49803013,40372084,40841010;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1121268;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SK-0801
2013-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35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