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5888.2007.03.025
江汉平原江陵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气候环境意义
以江汉平原江陵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结合沉积物岩性、粒度组成、孢粉和有机碳同位素等,分析了江陵湖泊沉积物粒度组成特征及该区域近9 000 a来的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发现,江陵湖泊沉积物记录了该区湖泊水体逐渐减小直至消亡的过程,气候环境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1)8 900~6 300 a B.P.为水体较深、面积较大的开阔湖阶段,气候暖湿;(2)6 300~4 700 a B.P.为面积较小、水体较浅的潴水湖阶段,气候干旱;(3)4 700~3 400 a B.P.为面积更小、水体更浅的洼地湖阶段,气候偏暖偏湿;(4)3 400~2 500 a B.P.为湖沼泥炭发育阶段,气候暖湿;(5)2 500 a B.P.以来,由湖泊及湖沼堆积转化为洪水漫滩堆积,古云梦泽开始萎缩,气候变干.江陵湖泊沉积物粒度所记录的区域气候干湿变化与国内邻近区域(特别是鄱阳-洞庭湖区)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沉积物粒度研究是恢复区域古降水等气候环境变化的有效途径.
江陵、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气候意义
37
P512.3(动力地质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2007-07-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570-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