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6531.2014.10.020
人生意义价值追求--安娜和娜拉女性形象的比较
对俄国批评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和挪威作家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形象进行比较,一方面,从相似的追求平等、爱情自由来探讨女性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从在觉醒过程中人物形象的丰富性,结局的不同来探讨不同的觉醒过程。分析了相似平等的原因,从社会背景和作家的创作心理探讨不相似的原因。
安娜、娜拉、觉醒、平等
I206
2014-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