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649/j.cnki.cn22-1009/d.2018.05.003
财政体制变迁40年与现代化国家治理模式构建——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角度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央与地方关系走了一个不断调整的道路, 集权与分权的矛盾一直贯穿其中, 这是计划经济执行机制的重要尝试和探索过程.尽管由于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 导致这一时期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始终处于频繁的调整和博弈之中, 并没有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 但应该看到其在财政分权方面的探索具有积极的意义, 客观上为改革开放后的地方竞争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后, 从初期财政包干体制的探索, 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分税制改革试验, 再到近年来在政府职能转型过程中对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的不断明晰, 中国的财政体制改革一直试图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获得一种平衡, 并与中国工业化的阶段性目标相适应.未来的财政体制改革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构建, 不是一个单纯的财政问题, 而是要在社会保障体系、教育体系、卫生医疗体系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要把这些属于国家公共品的领域的支出责任划分清楚, 中央要承担中央的责任, 地方要承担地方的责任.
中央-地方关系、财政体制改革、现代化国家治理、分税制
F812.2(财政、国家财政)
2018-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