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体熟人社会”中农民道德主体性重塑的自组织范式——以“道德评议会”为个案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传统农村“空心化”的表征愈发明显,农村逐渐步入“无主体熟人社会”.面对“舆论失灵”呼唤道德舆论新生态,“‘面子’贬值”期待道德序参量,“社会资本流散”需要道德契约化的境遇诉求,需要“自组织”发挥趣缘性、自治性、扁平性、灵活性等优势进行“补位”.当下,部分省市农村“道德评议会”的实践、探索,为“无主体熟人社会”中农民道德主体性的重塑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自组织”范式:即建构内聚与耦合的“双重”自组织体制,交叠制度与社会的“双重”自组织资本,形塑公意与博弈的“双重”自组织规范,衍化扬善与谴恶的“双重”自组织话语.
无主体熟人社会、农民、道德主体性、自组织、道德评议会
C912.82(社会学)
2012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立项课题“群众自治视角下农村道德建设的‘湖州实践’研究”12JDZT01Z;浙江省教育厅2012年度科研项目“主体间性视域下农村道德教育的实效范式研究——以湖州为例”Y201222897;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13年度科学研究重点立项课题“农村‘无主体熟人社会’中草根NGO的道德整合功能研究”XKT-13Z05
2014-03-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