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复垦区不同修复年限林下草本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耦合关系
为了解鄂尔多斯聚鑫龙煤矿不同修复年限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耦合关系,以修复年限为3~7年的林下草本植物群落与土壤因子为研究对象,并以人工草地和撂荒地作为对照,调查不同样地草本群落物种组成及其土壤理化性质,并利用灰色关联耦合模型法对草本植物群落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探明二者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调查草本植物种类55种,其中主要以禾本科、菊科和豆科为主,三者共占比为60%.2)随着修复年限增加,林下草本植物种数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且逐渐接近于人工草地的植物种数;草本群落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变化不明显.3)研究区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粉粒、砂粒、pH和土壤容重关系较为密切.4)研究区草本植物的多样性与土壤的耦合协调程度随修复年限增加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中修复7年样地的草本植物与土壤耦合度最高(0.72),为中度协调.研究表明研究区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系统的协调程度表现出良性发展的趋势,但还未达到最佳的协调程度.
煤矿复垦区、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灰色关联耦合模型
31
S718.5;S154.1;Q94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延安市科技计划项目;IWHR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
2022-06-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