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草木樨第二次轮回选择半同胞家系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为了选育出优质、高产、低香豆素的白花草木樨新品种,在前期完成第一次轮回选择的基础上,开展了25份白花草木樨半同胞家系的第二次轮回选择,在甘肃省榆中县和临泽县进行产量、品质、香豆素含量等农艺性状评价.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半同胞家系间株高、干重、纤维、香豆素含量等性状具有显著的基因型变异(P<0.05),且干重、株高、茎粗等性状在两地点间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P<0.05),根据基因型方差预测干重与株高的遗传增益增加百分比分别为4.3%和2.6%.相关性分析表明,茎粗与干重、株高有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粗蛋白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反映出各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和25份半同胞家系在各性状上的表现,聚类分析将25份家系分为4个组,其中第4组具有较高的干重、粗蛋白和最低的香豆素含量.通过对25份半同胞家系的第二次评价将为白花草木樨新品系选育奠定基础.
白花草木樨;第二次轮回选择;半同胞家系;低香豆素;基因型与环境互作;遗传增益
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课题
2022-0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3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