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供磷水平对宽叶雀稗形态及生理的影响
为探讨宽叶雀稗在不同供磷水平条件下的形态及生理变化,了解宽叶雀稗对磷胁迫的适应策略,以期为宽叶雀稗的磷养分管理和生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砂培法,设置极低磷(2μmol·L-1)、低磷(20μmol·L-1)、适磷(200μmol·L-1,对照)、高磷(600μmol·L-1)、极高磷(1000μmol·L-1)5个供磷水平处理,分别在胁迫10、20、30 d后测定幼苗生长状况、根系形态、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磷和极度低磷胁迫显著降低了宽叶雀稗植株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同时,叶面积和叶周长均有降低的趋势;根系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目、根冠比均高于适磷处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均显著增强(P<0.05),叶片电导率和根部电导率显著提高(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CAT活性、POD活性和根系磷酸酶活性、根尖数目和根膜透性受磷胁迫的影响较大,供磷水平为600μmol·L-1时表现较好;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根表面积、根系磷酸酶活性和叶周长是影响宽叶雀稗产量的重要指标.综合表明,宽叶雀稗可通过降低地上生物量、增加根系数量和根表面积、提高保护酶活性来适应低磷胁迫.
宽叶雀稗、磷胁迫、根系形态、生理特性、生物量
2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6]3002号和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黔财教[2017]45号资助
2020-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5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