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不同品种对拟枝孢镰刀菌的抗性评价
在温室盆栽30个紫花苜蓿品种45 d 后,将拟枝孢镰刀菌接种于幼苗根部土壤中,10 d 根据根部病情指数评定抗病性,筛选抗性后选择抗病和感病品种再次接种,于4,8和12 h 时测定与抗性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其中耐病品种为晋南苜蓿、驯鹿、PG 塞特、苏联二号4个,占测定品种总数的13.3%;高感品种为新疆大叶、中苜一号、陇中苜蓿、北疆苜蓿、皇冠、甘肃苜蓿和萨兰斯7个,占23.3%;其余的均为感病品种,占63.4%;未发现抗病和免疫品种。酶活性变化测定表明,对于接菌与未接菌的供试耐病和高感苜蓿品种,不同品种间 CAT、SOD、PAL 的活性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接菌植株的酶活性高于对照,且耐病品种的酶活性高于感病品种,酶活性在接菌后4~8 d 呈上升趋势,8~12 d 呈下降趋势;接菌植株 CAT 活性较对照增幅明显,SOD、PAL 活性较其对照增幅不明显。
拟枝孢镰刀菌、抗性评价、酶活测定
25
S54;S55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201303057资助。
2016-06-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9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