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1686/cyxb2015292

陇中黄土高原不同草田轮作模式土壤碳组分的差异研究

引用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多年生苜蓿草地(L-L)及苜蓿耕翻轮作处理苜蓿-休闲(L-F)、苜蓿-小麦(L-W)、苜蓿-玉米(L-C)、苜蓿-马铃薯(L-P)、苜蓿-谷子(L-M)对土壤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ROC)、轻组有机碳(LFOC)及重组有机碳(HFOC)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0 cm 土层,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及土壤各有机碳组分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 TOC、ROC、HFOC 含量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苜蓿连作表层(0~5 cm)和苜蓿轮作(小麦)中层(30~50 cm),LFOC 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苜蓿轮作(马铃薯)表层(0~5 cm)和苜蓿轮作(玉米)底层(170~200 cm)。与苜蓿连作模式相比,苜蓿轮作(小麦、玉米、马铃薯、谷子)会降低 TOC、ROC、HFOC 含量,增加 LFOC 含量,其中 TOC 含量分别降低17.44%,9.25%,18.40%和9.34%;ROC 含量分别降低28.10%,8.52%,29.75%和23.17%;HFOC 含量分别降低18.80%,10.06%,20.53%和12.50%;LFOC 分别增加7.41%,5.56%,22.22%和57.41%。可见,苜蓿种植多年耕翻轮作粮食作物后降低了土壤总有机碳水平,且对有机碳各组分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黄土高原、苜蓿、轮作、土壤有机碳组分

S15;S5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4B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513,41461067;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基金GSCS-2012-08;甘肃省科技计划145RJZA208;甘肃省财政厅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037-041014;甘肃农业大学青年导师基金项目gau-qnds-201402资助。

2016-04-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58-67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草业学报

1004-5759

62-1105/S

2016,(2)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