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作物轮作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作物轮作系统的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了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6种轮作模式包括:苜蓿-苜蓿(L-L)、苜蓿-休闲(L-F)、苜蓿-小麦(L-W)、苜蓿-玉米(L-C)、苜蓿-马铃薯(L-P)和苜蓿-谷子(L-M)。结果表明,不同轮作模式下耕层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渗吸率、宏观毛管长度和有效孔径差异显著,苜蓿-作物轮作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但不明显。L-F、L-W、L-C、L-P 和 L-M 模式的土壤容重比 L-L 模式分别降低了6.86%,7.69%,6.22%,9.29%与10.17%。土壤渗吸率在 L-F、L-W、L-C、L-P 和 L-M 模式下分别比 L-L 模式提高了1.19,2.31,0.25,0.66和0.75倍,宏观毛管长度分别提高了3.73,2.92,1.49,2.62和1.15倍,有效孔径分别降低了79.43%,72.99%,56.71%,69.41%和56.35%,L-F、L-W 和 L-M 模式土壤饱和导水率分别比 L-L 模式提高了0.32,1.52和0.33倍。轮作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10 cm 和10~30 cm 的土层,其中 L-C 模式显著增加了土壤大团聚体含量,且增大了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值,提高了土壤的机械稳定性,L-P 模式次之,但轮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L-F、L-W、L-C、L-P 和 L-M 模式比 L-L 模式分别降低了33.44%,23.08%,7.36%,27.09%和20.29%。说明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轮作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的渗透性能,促进土壤物理质量的提高。
苜蓿-作物轮作、土壤容重、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S1 ;X2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4B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513,41461067;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基金GSCS-2012-08;甘肃省科技计划145RJZA208;甘肃省财政厅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037-041014资助。
2015-08-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