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4-5759.2008.04.002
云雾山本氏针茅草地群落恢复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动态
采用样方法对云雾山干草原区本氏针茅草地群落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对未封育样地和封育5,10,15,20和25年样地群落的平均高度、盖度、多度和地上生物量以及植物多样性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研究围栏封育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10年样地群落的高度、多度以及地上生物量最大,而群落的盖度则随封育年限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在封育25年达到最大;围栏封育的不同年限也显著影响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在围封10年样地群落具有最高的多样性指数,围封15年样地具有最高的丰富度指数,而均匀度指数则是在未封育群落中表现为最高值,最低值是在物种丰富度最高时出现.由此可见,围栏封育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显著改善群落的特征,增加群落的生产力,对于本研究地本氏针茅群落的最佳封育期限为10~15年,但围封时间过长在草地退化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围栏封育、群落特征、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
17
S812;Q948.15+8(普通畜牧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7CB106803;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006BAD09B08;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专项资助
2008-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