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4-5759.2005.03.004
江河源区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多样性及其稳定性分析
对江河源区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多样性及其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因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差异,群落演替从5龄到6龄,各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增加,生物生产量降低,群落相似性系数增大.5龄老芒麦+早熟禾混播人工草地(LP5)群落的地上生物量最高(379.6 g/m2),老芒麦单播(ES5)居中(323.4 g/m2),对照组(CKF5和CK5)最低(124.3和118.6 g/m2).6龄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依次为原生植被+封育(VP6,310.1 g/m2)>老芒麦+早熟禾混播(LP6,216.3 g/m2)>老芒麦单播(ES6,190.8 g/m2)>对照(CK6,88.7 g/m2).群落间相似性系数的变化说明,单播(ES)与混播(LP)人工草地群落有趋同演化的趋势.人工草地群落随着结构的复杂化,与对照群落间的相似性提高,说明群落处于退化演替阶段,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大,群落稳定性提高.
江河源区、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多样性、相似性系数、稳定性
14
Q948.158(植物学)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1BA606A-02;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项目
2005-07-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