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1829/j.issn.1001-0629.2020-0478

不同日粮精粗比下藜麦秸秆与高粱秸秆的组合效应

引用
分别设置两种精粗比(40?60和30?70),11种混合饲料的组合比例[精料 ? 藜麦秸秆 ? 高粱秸秆分别为40?60?0(Ⅰ)、40?45?15(Ⅱ)、40?30?30(Ⅲ)、40?15?45(Ⅳ)、40?0?60(Ⅴ)、30?70?0(Ⅵ)、30?55?15(Ⅶ)、30?40?30(Ⅷ)、30?25?45(Ⅸ)、30?10?60(Ⅹ)和30?0?70(Ⅺ)],并以单独的精料、藜麦秸秆和高粱秸秆为对照,进行体外产气试验,测定不同组合饲粮的体外干物质降解率、瘤胃液pH、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含量,并计算各饲料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综合组合效应指数,以评价不同日粮精粗比下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秸秆与高粱(Sorghum bicolor)秸秆不同配比的饲粮组合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所有组合产气量均逐渐升高(P<0.05),24 h后趋于平缓.且随着高粱秸秆的增多,体外干物质降解率呈上升趋势.当精粗比为40?60时,处理Ⅲ的24 h产气量分别比藜麦组和高粱组提高了36.2%和53.5%,氨态氮含量提高了30.7%和30.3%,总挥发性脂肪酸提高了12.2%和33.3%,且该组合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综合组合效应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当精粗比为30?70时,处理Ⅷ的24 h产气量分别比藜麦组和高粱组提高了29.2%和23.2%,氨态氮含量提高了35.1%和2.06%,总挥发性脂肪酸提高了32.7%和16%,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处理Ⅷ和Ⅺ的氨态氮含量和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处理Ⅵ(P<0.05),且Ⅷ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Ⅵ(P<0.05),Ⅷ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Ⅵ、Ⅸ和Ⅹ(P<0.05).综合来看,精料 ? 藜麦秸秆 ? 高粱秸秆为30?40?30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最大,可作为较优饲料组合及适宜添加量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藜麦秸秆;高粱秸秆;精料;体外产气法;消化率;发酵参数;饲料组合效应

38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特色藜麦产业培育及科技扶贫模式推广;甘肃省科协学会助力精准扶贫项目;甘肃省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区域创新中心重点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同海拔对藜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生理生态机制

2021-09-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615-1625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草业科学

1001-0629

62-1069/S

38

2021,38(8)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