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829/j.issn.1001-0629.2017-0111
不同年限封育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植被的影响
为了揭示自然恢复过程中植被动态变化规律,以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年限封育(0、5、15、23和32年)对草地植被特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演替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枯落物量和厚度呈递增趋势,群落盖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群落密度呈递减趋势,地上生物量和禾草地上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封育23年草地达到了峰值.不同年限的封育对 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地上植被的物种丰富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在封育15年达到峰值.地上植被群落封育演替的一般模式为杂类草生长阶段→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逐渐占优势阶段→本氏针茅稳定发展阶段.
封育年限、典型草原、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群落演替、地上生物量、地上植被
35
S812;Q948.15+6(普通畜牧学)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31302013;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3A2302812013;河南科技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09001634
2018-03-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