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植被恢复措施对高寒草甸有毒植物的影响
通过对高寒草甸天然草地实施划破、补播、施肥及综合处理,探讨了不同草地植被恢复措施对高寒草甸有毒植物物种组成、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草地中,有毒植物的组成及比例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补播、划破和施肥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群落中有毒植物的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P〈0.05),不同处理草地有毒植物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排序分别为补播〈施肥一综合处理〈划破〈对照,补播〈划破〈施肥〈对照〈综合处理。补播、施肥和综合处理均可有效降低群落中有毒植物的地上生物量(P〈0.05),而草地划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有毒植物的地上生物量(P〉0.05),不同处理草地有毒植物地上生物量排序为补播〈综合处理〈施肥〈对照〈划破。补播形成的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单一优势群落使有毒植物物种数、物种多样性及地上生物量均下降到最低值,对于毒杂草型退化草地的改良,草地补播是可供参考的有效恢复措施之一。
草地恢复措施、有毒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
29
S812.6(普通畜牧学)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203041;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9BAC53804;甘肃省利技承大专项“玛曲退化草地主要毒害草防控关键技术体系研究”092NKDA018
2012-12-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665-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