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离子通道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膜表面离子通道的表达,为研究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离子通道变化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ercoⅡ分离液体外分离法,体外培养出能稳定传代的大鼠BMSCs,利用膜片钳技术记录BMSCs的离子电流.通过设定不同的实验程序,记录通道电流的幅度、激活和失活电流的峰值与时程、离子通道的选择性、I-V曲线.利用各种通道阻滞剂对记录到的电流进行鉴定、分析.结果:培养的细胞接种后24 h开始贴壁,传代后细胞呈漩涡状.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的细胞CD71、CD44呈阳性,CD34、CD45阴性,证实其为大鼠BMSCs.利用膜片钳技术在大鼠BMSCs上记录到延迟整流钾电流,并且在24%的BMSCs中发现了对河豚毒素(TTX)敏感的钠电流,在25%的BMSCs中记录到L-型电压依赖型钙电流.RT-PCR法证实BMSCs存在SCN5A、Kv4.3和CACNAlC 3种通道.结论:记录到的离子电流具有兴奋细胞的特点.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离子通道、膜片钳技术
34
Q813(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30471858
2015-09-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74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