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587X.2000.05.060
静脉渗漏性损伤的防护
@@ 临床最常见的给药途径是外周浅表静脉,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药物渗透到血管周围组织,可出现局部软组织坏死以及神经、关节损伤等.1 可引起渗漏性损伤的药物①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阿拉明等;②化疗药物,如阿霉素、长春新碱等;③高渗性溶液,如50%葡萄糖、甘露醇等;④其他,如一些抗生素及造影剂等.2 药物渗漏的原因在临床操作中,如穿刺时,针头未完全进入血管,或由于固定不牢都可引起药物性渗漏,最主要原因可能是局部静脉内压力增高及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强引起的.3 渗漏性损伤的预防①提高操作技能,针头应全位于血管内,固定要牢,对老年人、儿童及糖尿病患者要勤观察;②正确选用静脉,输高渗液时要选择粗、直的静脉,对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最好不选下肢静脉,避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如有渗漏及时更换;③保持静脉通畅,避免静脉内压力升高.4 渗漏性损伤的防护渗漏性损伤有时后果严重,原则上主张早期发现,及时恰当处理.①局部外敷:包括冷、热敷,硫酸镁湿敷以及中药外敷,主要是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可促进某些药物局部灭活作用,局限损伤部位,适于化疗药物;②局部封闭:0.25%普鲁卡因和透明质酸酶,也可二者合用,普鲁卡因可阻断局部恶性传导,减少局部组织血管收缩,改
静脉渗漏性损伤、缩血管药物、局部、血管收缩、糖尿病患者、普鲁卡因、老年人、静脉内、血管通透性、透明质酸酶、软组织坏死、周围组织、中药外敷、针头、早期发现、药物吸收、药物渗透、药物渗漏、压力增高、压力升高
26
R2 ;R45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