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2157.2024.07.012
474例遗传相关抽动障碍患儿中西医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遗传因素对抽动障碍患儿临床表现的影响,探索不同遗传印记来源、不同遗传代际下抽动障碍的发病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 2020年10月—2023年10月,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474例抽动障碍患儿.首先,收集患儿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初始症状、严重程度、合并症、家族史、中医证候等信息,按是否有家族史分为遗传组及非遗传组;其次,以中国抽动障碍发病高峰年龄(6、9岁)作为分割点,探讨遗传对不同年龄段患儿发病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的影响;最后,将遗传相关抽动障碍患儿作为先证者开展家系研究,通过调查先证者一、二、三级亲属发病情况,分析不同遗传类型抽动障碍患儿的发病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结果 474例患儿分为遗传组226例(47.7%)、非遗传组248例(52.3%),与非遗传组相比,遗传组发病年龄更小(P=0.013),病程更长(P=0.011),严重程度更高(P<0.01),合并症更多(P=0.016).发病年龄在6岁以下的遗传组患儿肝亢风动证占比较大,为26.5%,气郁化火证占比较小,为17.1%,与非遗传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遗传组中父系遗传146例(64.6%),母系遗传80例(35.4%),发病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遗传组中亲子代遗传183例(81.0%),隔代遗传26例(11.5%),三代遗传17例(7.5%),仅初始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 遗传相关抽动障碍患儿发病年龄更小,病情更严重,更易合并其他精神心理疾病,不同年龄段发病的抽动障碍患儿中医证候分布存在差异.
抽动障碍、遗传相关、家系研究、肝亢风动证、临床特证
47
R272;R725.9
2024-08-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96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