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6-2157.2018.01.009

不同泻药致豚鼠结肠黑变病的实验研究

引用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MC)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SPF级豚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取常温水(2 mL)、大黄(1.16 g/kg)、番泻叶(0.46 g/kg)、果导片(15.43 mg/kg)灌胃,在第4周和第8周分别处死半数豚鼠,采用肉眼和黑色素染色法观察各组豚鼠结肠色素沉着情况,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豚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并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豚鼠结肠组织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灌胃4周、8周后大黄、番泻叶、果导片组豚鼠结肠均发生不同程度黑变(P<0.01),随时间延长结肠黑变程度均加重,但仅番泻叶组灌胃8周与4周结肠黑变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黄、番泻叶、果导片组灌胃4周、8周后结肠组织细胞凋亡OD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随时间的延长OD值均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黄组灌胃4周、8周后TNF-α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随时间的延长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番泻叶组灌胃4周TNF-α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灌胃8周TNF-α含量高于正常组(P<0.05),随时间的延长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果导片组灌胃4周、8周后TNF-α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随时间增延长TNF-α含量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大黄、番泻叶、果导片均可致豚鼠发生MC,MC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有关,但与TNF-α水平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结肠黑变病、细胞凋亡、肿瘤坏死因子、大黄、番泻叶、果导片、豚鼠

41

R285.5(中药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273757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1273757

2018-03-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3-5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006-2157

11-3574/R

41

2018,41(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