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5932/j.0253-9713.2014.11.001

核苷(酸)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早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引用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与干扰素(IFN)联合治疗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仅有少量腹水(经B超确认)一项并发症,且肝硬化Child-pugh评分范围为8~11分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2例,均予NA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转变为代偿期后,依据患者情况选择加用小剂量IFN(300×104U或500×104U)联合治疗,进行不少于4年的长期随访,观察疗效、疾病进展情况及安全性。结果22例患者应用NA抗病毒治疗后均由从失代偿期转变为代偿期,3例(13.6%)在治疗的2~3年间出现疾病进展;所有患者应用NA 3个月后HBV-DNA均低于检测值下限,长期随访中未见病毒学突破和临床耐药情况。7例乙肝HBeAg阳性患者中4例出现HBeAg 血清学转换,1例HBsAg 血清学转换;12例 HBeAg 阴性患者中3例发生 HBsAg 血清学转换;HBeAg及HBsAg转换时间平均为26.5个月及33.7个月。NA维持治疗中未见HBeAg或HBsAg复阳。22例患者中有11例在治疗前甲胎蛋白(AFP)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联合治疗后AFP 均降至正常,其中2例发生肝细胞癌,但未见AFP升高。1例患者在应用IFN过程中再次出现肝功能失代偿,停用IFN后肝功能又转为代偿。其他不良反应基本同IFN单药治疗。结论早期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NA后可以逆转为代偿期,NA+IFN联合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减少耐药。

肝硬化、失代偿期、代偿期、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

R51;R57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10002002-006,2012ZX10002003;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课题号首发2011-2018-08

2015-0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4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北京医学

0253-9713

11-2273/R

2015,(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