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与肝脏代谢应激研究进展
自噬是指细胞在缺乏营养和能量时,部分胞质和细胞器被包裹入一种特殊的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再与溶酶体结合完成降解的过程。过去十年里,应用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方法对鼠进行转基因和基因敲除,发现自噬在细胞质量控制、固有免疫、抗原递呈、致癌作用、细菌和病毒感染等方面发挥着多种功能。2004年Kuma对首个自噬相关基因Atg5缺陷小鼠的报道证实,自噬缺陷新生鼠在出生后因无法承受断食,在12 h内死亡[1],伴随血浆氨基酸水平的降低及肝脏单磷酸腺苷(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水平的增强,这一现象有力证实了体内能量的缺乏。因此人们开始了解自噬对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饥饿诱导的自噬对能量的补偿[2]。
肝脏代谢、细胞器、能量、双层膜结构、生物学方法、致癌作用、质量控制、相关基因、缺陷、磷酸腺苷、抗原递呈、基因敲除、固有免疫、多种功能、蛋白激酶、病毒感染、胞质、自噬体、转基因、新生鼠
R9 ;R51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12064;北京市肝病研究所基金BJIH01204
2014-07-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65-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