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超敏C反应蛋白的比较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发病机制与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关系.方法 选择258例18~45岁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按中国缺血卒中分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对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分型;选择158名18~45岁的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比浊法对患者和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83±3.53)mg/L vs.(1.93±1.38)mg/L,t=5.11,P<0.001].不同病因其hs-CRP水平不同,心源性卒中hs-CRP水平最高,为(5.68±3.67)mg/L,其次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3.61±3.49)mg/L]、穿支动脉疾病组[(3.14±1.81)mg/L]、其他病因组[(2.89±2.90)mg/L]和病因不确定组[(2.83±3.46)m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组中不同发病机制其hs-CRP水平不同,动脉-动脉栓塞组hs-CRP水平最高,为(5.67±5.40)mg/L,其次依次为混合机制组[(3.99 ±4.42) mg/L]、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组[(3.96±3.87) mg/L]和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组[(2.29±2.17)m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复杂多变,血浆高hs-CRP水平与青年脑梗死的发生、病因及发病机制有一定关联,需进一步研究.
缺血性卒中、青年、危险因素、CISS分型、超敏C反应蛋白
35
R74;R65
2013-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