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7621.2016.06.016
解读利玛窦“由僧到儒”的身份转换
在中国近30年时间里,作为传教士的利玛窦,为了掩盖传教之目的,竟然一直不敢以“神父”身份自称,而是前十几年以“僧人”自称,后十几年以“儒者”自居。无疑,对于一个公众人物而言,这种身份上的转换不仅需要一种巨大的勇气与魄力,而且还存在稍有不慎就会使自己陷入更为难堪的风险境地。然利玛窦为何在异地竟敢“由僧到儒”进行身份上的转换?其实,对于此举,不仅利玛窦,乃至整个东方耶稣会都是经过缜密思考与反复衡量才决定的。因为,对利玛窦而言,无论是“僧人”,还是“儒者”,都不过是他掩盖自身真实身份的权设而已,并无特大之差别。但两者相较而言,僧人身份不仅没能促进传教事业的发展,反而带来重重困难与障碍,而儒者身份则既可弥补僧者身份上所导致的一些缺陷,而且还可推动上层传教路线的实施,以及化解传教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与挫折。
利玛窦、传教士、僧人、儒者
K248.3
肇庆学院2015年西江历史文化研究院开放性课题
2016-12-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