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7621.2016.03.009
“巴黎手稿”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解读
1932年马克思的“巴黎手稿”(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题名)首次公开出版,遂及在正在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引发了解读热潮。其中,以法国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者列斐伏尔、梅洛-庞蒂的解读,构成了对“巴黎手稿”之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解读之主要蓝图。本文认为,其基本特点包括:在具体-总体中,强调“总体的人”(total man)的“自然”与“历史”的“生成”过程,也即人的“存在的”属性,这种存在的属性,换言之,就是行动的哲学或曰立足于“日常生活批判”的“存在的哲学”(existential philosophy)。
“巴黎手稿”、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列斐伏尔、梅洛-庞蒂
A1(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项目15JDKDA020
2016-06-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7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