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21.06.032
化学发光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假阳性结果评价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特异性抗体IgM和IgG假阳性结果的可能原因及相关性分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提供有利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就诊于北京市海淀医院的患者32136例,采集血液标本用化学发光法进行特异性抗体IgM和IgG检测,阳性的患者均进行实时荧光RT-PCR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32136例样本中检出IgM阳性226例,IgG阳性452例,阳性的标本再进行核酸检测,结合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2例为确诊阳性,其余均为假阳性.IgM抗体假阳性率为0.70%(224/32136),IgG抗体假阳性率为1.40%(450/32136),其男性女性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组≤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0岁组中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假阳性率均低于IgG抗体假阳性率,>60岁老年组的IgM和IgG抗体的假阳性率最高,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IgG抗体假阳性率也逐渐增加.假阳性患者中肿瘤患者引起抗体假阳性率最高.结论 新冠抗体的检测虽然可以作为多次核酸检测阴性而临床有症状或影像学有特异性改变的患者的辅助诊断手段,但不适用于大规模一般人群筛查.同时还要有效识别干扰因素对新冠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
化学发光法、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假阳性
28
R373.9(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
2021-07-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045-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