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15.04.011
hsCRP、sEPCR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关系
目的 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在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微炎症状态在AVF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AVF术后患者152例按照是否出现内瘘血栓分为:内瘘通畅组(通畅组,n=120)和内瘘血栓组(血栓组,n=32);分别比较上述组间患者炎症状态相关的指标hsCRP与sEPCR.结果 与通畅组比较,血栓组首次透析前,hsCRP、sEPCR水平与通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sEPCR的含量在首次透析后均升高,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血栓组透析后hsCRP水平明显高于透析前(t=2.79,P=0.01;t=2.59,P=0.01;t =2.72,P=0.01).诊断性能分析提示,二者有相似的诊断性能,但hsCRP敏感性较好,而sEPCR特异性更佳.结论 内瘘血栓形成时炎症指标升高,提示AVF血栓形成有炎症参与,炎症状态可能是AVF血栓形成的诱发因素.
炎症、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22
2015-05-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9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