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1703.2012.01.022
六种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占全球致死疾病的50%,是西方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1].近年来,由于国人饮食与生活习惯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1999年,Ross[2]提出了"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的学说,认为AS是源于内皮功能障碍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其形成因素包括细胞聚集和增殖、斑块形成、血管重塑、炎症反应及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的血管病变等.因为早发AS总是出现在CVD发展之前,所以相关的标志物的检测非常重要.本文就几种与AS相关的标志物及其研究进展加以综述.1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Hcy)是体内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是一种含硫胺氨基酸.血浆Hcy水平与饮食中叶酸、维生素B6和B12的摄入呈负相关.1964年Gibson等[3]首先报道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与血管性疾病和血栓形成相关.McCully[4]于1969年提出了HHcy在AS形成中起重要作用.HHcy致AS的机制有多种,主要与损伤血管内皮、激活炎症通路、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激活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功能障碍介导的血栓形成有关.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标志物、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3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I、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微小核糖核酸
19
R541.4;R446(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 30950100
2012-04-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