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398/j.cnki.jbjieissn1008-228x.2020.06.010
从"艺术的生活"到"生活的艺术"——1918-1925年周作人关于主体与物质世界关系思想的变迁
1918年周作人提出"诚"作为合格主体的标准,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周作人以自己的生活、阅读和写作等经验为基础,辗转于"趣味""游戏""好事家"、儿童理论、文体试验等概念和实践的尝试,并始终注重肉身的及物性所带来的真实性,试图确认自己的思想观点是通过切身的实践和体验得出,而非被抽象概念裹挟而来.新村运动期间,周作人建立了关于生活之艺术的确认,即人应该有丰盈的内面生活,但在物质层面却应该是简单而自然的.而新村运动失败后,他找到了社会运动之外的另一种肉体实践方式,即回归文学和艺术,以"诚"的个人主义与趣味的结合来处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并提出了"好事家"的比喻.从坚持"自己的园地"而将艺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到提出"生活的艺术"这一指向文化批评的概念,从将"好事家"作为"文学家"的形象性类比,到切实地以游戏等同于工作,追溯民俗日常生活的文化之根.
周作人、新村运动、"好事家"、艺术、生活
34
I206.6
2021-01-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