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
@ 周晔(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思政课不能脱离社会,要把人民群众丰富的实践再现出来.实践乃是哲学把握人的本质的唯一可能的视野与途径.一是课堂不能脱离社会.课堂要有深度与广度、理论联系实际的鲜活内容;教师要从与学生成长、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谈起,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二是”小课堂”要延伸至社会,如博物馆、纪念馆、工厂车间、农村麦田等,让学生置身于改革开放的热土,探寻”春天的故事”,讲出思政课的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以及开放性、时代性与创新性.三是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加深对科学理论的理解把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知行合一.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统一”,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四是打破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藩篱”.把教科书与新时代中国这本”大书”融为一体,构筑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育人的大教育格局.
2019-06-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