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水规的法文化解读——以明清山西河东地区水利碑刻为中心的讨论
山西河东大地(今运城市),襟带黄河,南依中条山,北枕吕梁山,汾涑二水横贯其问,形成运城盆地、黄河谷地和汾河谷地。由于受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影响,河流径流量小,分布不均衡,降水量小,水利资源比较贫乏,干旱是农业和民众生活的主要危胁。人们开渠、凿井、修筑涝池,以达到水资源尽可能最大化利用;人们把治水事业镌刻在碑石上,以示庄重,以存永久。从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的水利碑刻来看,除了记述水利工程的兴修过程之外,亦有不少关于用水秩序的民间规约。
水利资源、河东地区、明清时期、文化解读、碑刻、山西、民间、黄河谷地
TV213
张生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JZD0028
2012-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