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权力话语的“合法性”论20世纪30年代电影理论与批评中的民族主义话语
20世纪30年代国内广泛多样的社会力量表达了对民族主义的理解,参与了民族电影身份的理论建构制片公司主张电影商业本位的民族主义,三民主义主张“三位一体”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文艺理论主张“统制”与“中心”意识的民族主义,左翼文艺阵营强调阶级意识和群众路线的民族主义.可以说,民族主义成为了各派政治力量建构权力话语合法性的武器,它们都希冀按照自身的政治立场来建设民族化的电影文艺 . 多重声部的民族主义话语现象反映了该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复杂性,也促使商业电影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民族主义、三民主义、左翼影评、早期电影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早期电影的现代性研究1905-1937》16BC039;上海政法学院2018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上海早期电影的价值意义分析》项目2018XJ10的研究成果
2018-12-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