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2088/pku1671-9468.201803002

从创造性适应到创造性转化:社会学的中国主体追求

引用
中国知识分子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如乡村建设和工业化方案,文化建设如家庭存废,以及学科建设如社会学的中国化等各项现代化探索.这三类活动不仅在主题上有某些共通性,如家庭同公共性的关系,而且贯穿着理论与实践、学术与社会的互构等基本线索.更为重要的是,虽然不同知识分子在是“创造性地适应”西方文明还是在中西之间“创造性转化”地再造新文明之间有着分歧,但他们从来没有偏离中西古今框架,没有背弃重建中国社会和中国学术主体性的目标.今天,要确立社会学的中国主体地位,需要以反思这段历程为基础,汲取他们的总体性视野和历史意识,在中西古今之间开展艰难的创造性转化工作.

社会学中国化、创造性适应、创造性转化、社会学的总体视野、历史社会学

16

G644.0(高等教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当代中国转型社会学理论范式创新研究”17ZDA112

2019-02-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2页

16-47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1671-9468

11-4848/G4

16

2018,16(3)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