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1051.2015.04.023
民国时期北京中山公园社会功能初探
公园是公众消遣游憩的场所,是城市主要的公共空间,人们在此亲近自然、娱乐赏玩,或参与文艺活动。中国最早的近代公园是建成于1868年的上海外滩公园(今黄浦公园),而开放于1914年的北京中山公园则是最早辟为公园的皇家园林。中山公园前身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神、谷神的社稷坛,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革故鼎新、兵燹马乱之际,大势已去、东山不复的清政府早已没了祭天奠地的心思,终于在1912年宣告退出历史舞台,留下了“古柏参天,废置既逾期年,遍地榛莽,间种苜蓿,以饲羊豕……渤溲凌杂,尤为荒秽不堪”[1]的社稷坛。1914年,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鉴于“京师首善之地,人文骈萃,圜贵殷繁,向无公共之园林,堪备四民之游息,致城市之居嚣阗为患,幽邃之区荒芜无用”[2]的现状,以解放思想,移风易俗为主要目的,倡导公园开放运动,并成功与前清皇室交涉,将曾经为皇家禁地的社稷坛开辟为中央公园,从此北京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公园诞生。
民国时期、北京、中山公园、退出历史舞台、社稷、中央公园、中国、皇家园林、移风易俗、文艺活动、开放运动、解放思想、皇帝祭祀、公共空间、城市、朱启钤、清政府、近自然、总长、娱乐
TU9;S7
2015-05-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