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476-031X.2016.04.128
浅析《孟子》中的士人精神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今山东邹县),是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代表人物.他以"平治天下"为己任,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但在孟子身处的年代,"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 1,各诸侯国或"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2,或"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孙子、田忌"3,皆对他的政治主张不予采纳.于是他退而与弟子著述,作《孟子》七篇.从该书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士人对自身品格及国家命运的坚守与担当.
士人精神
I206.2;B222.5;J209
2016-07-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