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携带权保护范式的分殊与中国方案
有关数据可携带权的保护范式,各国立法与现实给出的答案并不统一.在立法上,以创设法律条文的方式,将数据主体所享有的其在个人数据上的利益确认为一种权利,体现出立法者的"赋权保护"理念;在现实中,数据可携带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绝对权,数据作为客体并不明确和特定,为衡平数据流通之上存在的多元利益,不得不诉诸对数据携带行为进行更多规制,倒逼"行为规制"模式的产生.对中国而言,目前比较可行的保护方案是"权利化模式"与"行为规制模式"并行不悖,数据可携带权既可以在个人信息保护法框架下进行权利规则的完善,也可以在竞争法领域诉诸对数据控制者更多的行为规制,使"纸面上"的数据可携带权,打破"权利泛滥"的误读,转化为促进数据自由流通的"尚方宝剑".
数据可携带权、权利规则、行为规制、中国方案
16
DF51(民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22-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