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主义与"还地于民"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就是一个"还地于民"的过程.因为流转上的障碍,农村土地权利并未真正物权化.流转管制背后蕴藏着父爱主义理念.父爱主义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消解,反而重新抬头.但逻辑上父爱主义的预设前提并不存在,且潜伏着无效率和不自由的危险.父爱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精英主义,土地管制所借助的三个正当化理由都有反思的必要.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为"还地于民"提供了历史契机,摒弃父爱主义有助于实现农村土地资产彻底物权化和农民身份彻底市民化,并为克服危机提供动力.
父爱主义、三农问题、农地流转
4
DF521(民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创新团队专项资金资助
2011-01-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1-47